夏天永恒的主题是什么?
除了防晒,还有防蚊!
蚊虫叮咬,
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,
目前,登革热已经进入高发季节!
应当如何预防,
下面,让我们了解一下!
01
什么是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,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。
02
登革热的传播途径
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,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,俗称“花蚊子”。
登革热由病人/隐性感染者→伊蚊→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。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,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-10天的增殖后,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。
我国不是登革热的流行国家,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经3-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,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(称为隐性感染者)。
03
登革热的症状
突发高热: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℃~40℃,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。
体痛:感到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关节和骨骼痛,整个人觉得很疲乏。
发红:脸部、颈部、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,貌似“酒醉状”,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、浅表淋巴结肿大、牙龈等无端出血等。
皮疹: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,不高出皮肤。
注意: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~14天,多数为5~8天。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。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。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,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,即隐性感染,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。
登革病毒分4种血清型,一般来说,第一次感染时,大多数人症状并不严重,康复后就会对该种血清型登革热产生免疫抗体。
但如果之后再感染另一种血清型登革病毒,则可能导致重症,严重的可引致休克、器官衰竭等。所以,以前得过登革热的人尤其要小心!
登革热退烧后不一定安全,可能还更严重!发病 3~7 天后,有的患者的体温下降了,实际上却可能是病情加重了,因此要及早注意下面这些「报警」信号:
退热后病情恶化
严重腹痛
胸闷、心悸
昏睡或烦躁不安
持续性呕吐,呕血
牙龈出血
呼吸急促疲劳、不安
04
登革热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
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,疫苗预防也还处在研究阶段。及时就医,早诊断、早治疗就可能减少疾病加重的机会,避免出现死亡。
在去往医院前,一定要卧床休息,防止脱水,注意防蚊。
05
如何防控登革热
目前防控登革热的最主要措施是防蚊和灭蚊,切断传染登革热病毒的源头。
防蚊四大招
✎保持通风干燥
开窗通风,避免潮湿,保持家中干净卫生,蚊子就没了活路!
✎安装纱门纱窗
把杀虫剂喷洒在纱窗上,效果更佳!
✎挂好蚊帐
另外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、驱蚊酯、埃卡瑞丁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。
✎使用杀虫气雾剂
注意不要向床单、衣物上直接喷洒,喷洒之前收好餐具,喷洒之后关好门窗,待 1 小时之后开窗通风,散尽之后再进入房间。
伊蚊幼虫藏身角落
要想消除伊蚊,打蚊子虽然必要,但清理伊蚊幼虫才是关键!一般来讲,伊蚊幼虫喜欢藏在这些角落……
1.在水培的植物里
家中的水养植物应3-5天换一次水,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,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。水养植物改为土培更佳。
2.在花盆的底碟里
对于花盆底托等容易积水的地方,应每日清除其中的积水。闲置的盆、缸、碗、杯等建议倒置。
3.在假山和水池里
庭院喷水池、假山水池、荷花盆、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,可采取养鱼等方法,吃掉水中的虫卵和幼虫,杜绝蚊虫孳生。
4.在家门口的瓶瓶罐罐里
家居周围环境亦要保持干净,请勿乱扔乱倒垃圾,瓶罐废弃前要倒干净里面的积水,垃圾袋需密封等。
5.在自家楼顶
将杀虫缓释剂投放于难以清除或不能清除的积水(如车库积水井等)中,可在一定时期内(约15天)起到持续灭杀蚊卵的作用。
做好个人防护
1.穿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,将驱蚊剂喷在头、手臂、腿部等裸露部位,一般每 2~4 小时需要补喷一次。
2.租住卫生条件好、蚊虫少的宾馆。
3.尽量避免在凉亭、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,并且远离积水、废旧轮胎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。
4.一般上午 8~10 点、傍晚 4~6 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,这些时间段就尽量不要出门溜达啦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