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

admin 2023-02-03 阅读:196

与毅敏兄见过两次面。第一次在赣州,经好友宋长青介绍相识,一见如故,同游通天岩。第二次是我回永新,他请我吃饭,杯酒话衷情。可谓相识于偶然,相知于欣赏。有感于毅敏兄传奇的经历和高贵的标格,我不自量力、义无反顾地学唐人杨敬之,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”  

因为这是一个奇人[文],一个充满传奇、[章]令人敬佩的奇人,[来]一个值得大书特书[自]的奇人。


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

 1 

苦难的求索之路


直到现在,依然记[掌]得,谈起过往,毅[上]敏兄眼含泪花,数[永]度哽咽。一个硬汉[新]子,有多少不堪回[文]首的往事?或许,[章]每一段传奇人生的[来]背后,都有刻骨铭[自]心的伤与痛,只是[掌]不为你我所知罢了[上]

1978年出生的毅敏兄,初中辍学后,跟着父亲在县邮电大楼门口摆摊修自行车,一修就是14年。

修车闲下来时,他最爱看电视。有一次看《新闻联播》,播出一个残疾书画家,或用脚趾夹住笔,或用嘴咬住笔,挥洒自如地写字画画。成名后,还成功举办了个人全国巡展。

身残志坚的书画家,深深地触动了少年毅敏。既然残疾人都能写好字画好画,为什么我不能呢?

说干就干,少年毅敏立即用少得可怜的零花钱,买来了笔墨纸砚,买来了一大堆书籍,开始自学。学着学着,入迷了,上瘾了,一发不可收拾。

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呢?他开始琢磨着。偶然间,他想起电视里的射击运动员,在枪杠上悬挂一块砖头,训练臂力和握枪平衡力。受此启发,他尝试着在画笔挂上一块铁砣,来训练臂力、腕力和握笔的平衡力。铁砣由1斤起步,逐渐增加到13斤。天啦,13斤,笔还怎么握得住?简直不可思议。

谁知,这一挂,竟挂出了名声。胡矮子的儿子,不修自行车,改学画画,而且还在画笔上挂了个铁砣画。一传十,十传百,就在小县城传开了。

奇人奇事,在民间传着传着,便成了奇闻。

随着年龄的增大,虽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,但下一步路该怎么走?不安份的毅敏兄陷入了沉思。安于现状,那不是他的本性。外出拜师深造,又困难重重。拜谁为师呢?谁愿收他为徒呢?且不说生活还压力山大。

自学的那几年,他偶然从书中发现了国画大师王中年的山水画,爱不释手,便开始临摹。王中年当时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,中国山水画研修院院长,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画水创新第一人,中国山水“中和画派”创始者。他想,如果能拜王中年为师,他愿豁出一切去闯闯。

学画出于初心,拜师缘于偶然,但偶然之中却孕育着必然。2005年初,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亲朋好友后,机缘巧合,居然有人帮他搭上了线,王中年教授答应见他。

毅敏兄欣喜若狂,立即带上自己的几幅摹本赶往北京去见王中年。王中年看了他的临摹画后,很是惊奇,一个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小后生,竟然能够将自己的画临摹得那么惟妙惟肖。感其千里迢迢拜师的诚意,王中年决定收其为徒,让他跟随其他学生一起学习。

大师不愧为大师,居届堂之高,不忘江湖之远,居然就收下了这个默默无闻的草根弟子。这是当代画坛的佳话与奇迹。

毅敏兄是幸运的,但幸运的背后,困难也接踵而至。

在北京,吃住行学,那样不要花钱?“米价方贵,居亦弗易。”毅敏兄不似唐代诗人白居易,原本不宽裕的他,上有老下有小,生活无比拮据,只能苦苦挣扎。

当他讲起每天只有10块钱的伙食开支时,我唏嘘不已。记得1986年,我从乡下考进县城任弼时中学读书时,花两角钱买份水豆腐,还要悄悄地分两餐吃,怕被同学看见,抬不起头。

这一瞬间,我明白,所谓感同身受,就是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一切,但我可以理解你所经历过的一切。

北京待的那段时间,学习是开心的,生活却是苦闷的。

当同学们胡吃海喝,高谈阔论时,他只能避而远之……

当同学们云游四方,采风写生时,他只能蜗居挥毫……

人穷,大多数人会产生天生的自卑感。因自卑而不能自拔者,往往沉沦;因自卑而奋起抗争者,往往超脱。毅敏兄无疑属于后者。

金一南将军曾说过,苦难辉煌。虽说苦难是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,但他没说的是,历经苦难未必一定会走向辉煌。正如歌曲唱的,不经历风雨,怎么见彩虹?

三年后,毅敏兄终[永]于学有所成。他决[新]定离京发展。轻轻[文]的,他走了,除了[章]满腹才华,不带走[来]一片云彩。

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

(与王中年教授在[自]其作品前合影)

 2 

穿透阳光的顿悟


2008年,毅敏兄带着满腔豪情,来到了深圳。为了生存,不得不浪迹于各类画室画廊打工,临摹国内外名画出售。临摹,那是永远在模仿,从未有超越。

难道就这样下去?这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。他感到无比的压抑与彷徨。但,即使濒临绝境,也永不言弃。这就是永新人与生俱来的犟劲。

有一次,和朋友聊天时,他倾诉了遇到的困惑。朋友告诉他,在画室画廊临摹,永远是打工,永远没有出路。你的老师王中年,是创新型的人才,你何不学学老师,也走创新之路?

一语点醒梦中人。他想,只有走创新之路,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。于是,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深圳,前往商业气息相对较淡,书法氛围相对较好一些的惠州。

在惠州,工作之余[掌],他总是在将自己[上]与老师作比较。老[永]师是在什么样的情[新]况下开始创新的?[文]又是如何创新的?[章]经历过什么样的困[来]难?取得了什么样[自]的成果?自己从老[掌]师的身上应该吸取[上]什么样的经验与教[永]训?在反复思考中[新],彻夜难眠。

有一段时间,他脑海中总是涌现出许多想法,想说,却无法表达,想画,却又画不出来。困惑如影随形,让他烦躁不安。

又是一个不眠之夜。夜半时分,他拧灭了烟头,背上行囊,走出画室。他要去爬山,看日出和写生,为驿动的心,寻找一片宁静的港湾。他一路走呀走,直到精疲力竭,才瘫倒在山坡的一棵大树下休息。

睡意朦胧之际,冥冥之中,一缕阳光穿透浓浓的晨雾,穿透密密的丛林,直射进他迷糊的双眼。霎那间,他心头一震,如果用水墨将这阳光描绘出来,该会是怎样震撼人心的意境?

想到此,他万分激动,立即用笔沾上墨水,开始在画板上肆意挥毫,如痴如醉,如痴如狂。一遍又一遍,画布换了一张又一张,他依然不罢休。终于,一抹淡淡的红晕,仿佛生命之光,穿透水墨之间的丛林,出现在画布上。

一抹红,一束光,毅敏兄惊呆了。他灵光一闪,水墨阳光!对,这就是水墨阳光!灵感爆发得太突然,让他有点措手不及,难以置信。

原来,灵感爆发的临界点,才是近来困惑和焦虑的成因。临界点的突破,才是顿悟。多年以后,他还常常回到这棵树下,回味那灵感爆发的幸福时光。

据说,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,牛顿在苹果树下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。毅敏兄将自己大树下的顿悟,毫不犹豫地命名为水墨阳光。

他的老师王中年教授,将现实生活中的泉瀑溪水画亮画活,仿佛充满生命力,探索出了一条画水的新技法。他青出于蓝,成功的摸索出了水墨阳光技法,将穿透云层和树林的阳光,用水墨生动地表现在国画上,从而一举成名。

从此,毅敏兄在水[文]墨阳光的世界里,[章]自由驰骋,以水墨[来]作为表现手段的写[自]意画,逐渐取代了[掌]往日的浓墨重彩。[上]随着这一技法灵活[永]运用,他愈练愈精[新],声名鹊起,好评[文]如潮。在圈内外,[章]逐渐赢得了“国画[来]鬼才”的雅称。

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

 3 

佛性诗画本空灵


毅敏兄给我看过几幅画,我感觉似曾相识,却又说不出在哪儿见过。直到有一天,我重读诗佛王维的山水诗,才恍然大悟。

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后世的山水画家,不都与诗佛佛性相通吗?这是什么样的佛性呢?我寻思良久。

从少年开始,我就非常迷恋王维的诗,许多诗,至今仍能脱口而出。
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”
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”
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”

我发现,王维的诗中,“空”字经常出现。空字一现,境界顿出。比如,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”空谷传音,愈见空谷之空;空山人语,愈见空山之寂。

空灵,是诗佛的最高境界。在品味毅敏兄画作的时候,总有一种空灵的感觉向我扑面涌来。这种空灵之境,从物理上的空灵,一直深入到内心的空灵。我终于悟出,原来是毅敏兄与诗佛的佛性相通。

空灵是什么?美学家宗白华认为,空灵,是指意境所包含的那个“灵的空间”,“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,是美感诞生的时候”,也即是庄子所描述的“无极之境”。灵气表现在意境里,便是一种空灵之美。

毅敏兄的书画,无处不充盈着空灵之气。我觉得,这就是他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,也是他灵魂的最高境界。

王维的“破墨山水”,如神来之笔,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,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,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。我觉得,王中年教授山水画的画水创新,毅敏兄的水墨阳光技法,都是王维泼墨山水的继承和发展。

多年以后,水墨阳光技法逐渐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。毅敏兄给自己取笔名墨醒,寓意就是要用水墨唤醒那些墨守陈规的书画艺术同行,坚持创新才有发展。

随着时间推移,毅敏兄的作品,愈发精益,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获奖,被藏家争相收藏。主要有: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“爱我中华”书画大赛,获优秀奖,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。《云雾深处露峥嵘》、《泉石激韵》两幅画被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入《太行颂》作品集。

如今,在毅敏兄惠州的工作室,求画收藏之人络绎不绝,拜师求学之人接踵而至。他每天忙得像陀螺转,累,但充实,并快乐着。

恭喜毅敏兄,我的[自]空灵大师!空灵之[掌]境任君逍遥!

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

附:水墨阳光画欣赏

记“水墨阳光技法”创始人胡毅敏先生

(图为第一位女副[上]总理吴桂贤、王振[永]涛夫妇收藏胡毅敏[新]作品时合影)

(备注:画作由胡[文]毅敏先生提供)